怨情古诗?怨情古诗带拼音版

btru685W4432024-04-1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怨情古诗,以及怨情古诗带拼音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一、怨情古诗带拼音版

怨情古诗带拼音版

《怨情》

唐·李白

měi rén juǎn zhū lián,shēn zuò cùé méi。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dàn jiàn lèi hén shī,bú zhī xīn hèn shuí。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译文

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着,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心中究竟恨着谁呢?

赏析

注释

⑴卷珠帘:意指其卷帘相望。珠帘:珠串的帷帘。

⑵深坐:长久的坐。颦(pín):皱眉。蛾眉:蚕蛾触须弯而细长,故以称女子之眉。《诗·硕人》:“螓首蛾眉。”

诗的前三句用赋,这里的赋是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是“卷珠帘”,然后“深坐”,再“颦蛾眉”,最后“泪痕湿”,行动可见,情态逼人。最末用问句归结“怨情”,诗人用了两个视角进行描写,一个是美人的视角,美人不是恨谁,是恨这春光勾引了她内心的思念,还是恨良人久离不归,让她独守空房?恨的模糊了,但美人内心的恨意,却是明确的。第二个视角,是诗人的视角,诗人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了美人的恨意。

二、深情错付的古诗

1)漫向寒炉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2)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3)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严仁《玉楼春·春思》

4)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5)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6)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

7)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8)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9)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严仁《玉楼春·春思》

10)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佚名《迢迢牵牛星》

11)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12)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13)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1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15)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1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1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佚名《留别妻》

18)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19)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20)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吴文英《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21)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22)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23)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24)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25)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26)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傅玄《车遥遥篇》

27)春闺月,红袖不须啼。——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28)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29)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30)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

三、征人怨的古诗赏析

征人怨的古诗赏析1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阅读练习及答案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1.试赏析“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这两句诗。(5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岁岁”“朝朝”两个叠词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以“复”字、“与”字连缀,构成了一幅“征人征战图”:年年奔波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从而印证了“征人怨”这一主题。

2.这首诗无情地批判了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行为,流露出诗人对将士们的无限同情。(2分)前两句诗人运用粗笔勾勒(白描)了一幅“征人征战图”,从而说明了征战之苦,写出了征人的幽怨。(2分)后两句借景抒情,在这里,诗人虽然营造的是征人常见之景,描绘的是征人常履之地,却让人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2分)通篇不着一“怨”字,“怨”情却蕴含在诗句的字里行间。

译文

年年转战在金河和玉门关,天天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三月飞白雪洒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曲曲弯弯绕黑山。

赏析: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写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远离家乡的征人,年年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天天与兵器打交道。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一切都那样零落荒凉。诗中没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寓于其中。全诗每句皆对,语言精工自然。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征人怨的古诗赏析2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①。

三春②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①刀环:刀柄上的铜环,②三春指暮春③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1)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请简要分析(3分)

(2)本诗题为征人怨,通篇却无怨字,你能从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这两句诗中品味出征人的哪些怨情?(3分)

参考答案

(1)借代手法。金河、玉关边塞地名指代边关,马策、刀环是马鞭、刀柄上的铜环指代征战生涯(战争或战事),加上岁岁朝朝表现了征人长期换防戍边、频繁征战(练兵备战)的厌恶(怨恨)(对仗工整,岁岁、朝朝相对,强调戍边时间之长,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强调战事频繁,复字、与字虚词相对,强调戍边生活的单调困苦,表现了征人无可奈何的厌倦之情)

(2)三春白雪指边塞暮春季节还白雪纷飞,表达了征人对边塞天气极寒怨恨。征人每日看到的是万里黄河环绕黑山,表达了征人对边塞景色单调、环境艰苦的怨恨。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时应先指出手法,再具体分析。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应结合诗句中的意象,诗句的内容来分析。三春白雪归青冢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万里黄河绕黑山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充分地表现出边地生活的单调困苦不尽无穷,厌倦之情自然流露。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显示出一片萧杀凄绝的景象。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写征人联想到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在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既显示了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表明了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却具有回肠荡气的力量。

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