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古诗背后的故事?谁知道一些简单的古诗背后的故事

btru685W4442024-03-28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简单古诗背后的故事这个问题,谁知道一些简单的古诗背后的故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哪些古诗背后有故事

1.《钗头凤·红酥手》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2.《沈园·其一》宋·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二、古诗背后的故事,要短的!!

侯门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

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三、古诗词背后的动人故事有哪些

1、《离思五首·其四》

流传千古的《莺莺传》据说是元稹的自叙传。他在蒲州的普救寺与崔莺莺一见钟情,顺红娘推波助澜私定终生。数月后,元稹赴京赶考,改娶了高官之女韦丛,也就是上面这首《离思五首》中第四首所缅怀的主人公。

元稹的岳父时任京兆尹的韦夏卿,因为欣赏元稹的才华,将女儿韦丛嫁给了年仅二十四岁的元稹。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人在婚后却感情极好。

当时元稹还没在官场混起来,家道清贫,岳父家也并未过多周济,韦丛相当于从富贵之家下嫁到了穷人家。一人操持所有家务,让元稹安心科举考试。

因为生活艰辛操劳,加之后来的病痛折磨,这位下嫁的高官女子在二十七岁的美好年华就离开了人世。

婚后7年的恩爱时光,让元稹无法忘怀温柔体贴的妻子。他以诗为寄,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其中广为流传的是《遣悲怀三首》、《春遣怀八首》和《离思五首》。

他在诗词中透露,因怀念亡妻忧愁难遣,朋友置酒为他消愁,但不料自己醉后大喊妻子的名字,使在场的人都为之泣下。

2、《题都城南庄》

书生崔护俊朗飘逸,清明时节,他独自去城南踏青,路过一户农庄时,看见柴扉掩映处,花红如锦。刚巧,行路许久的崔护有些口渴,便叩门求水,从门内出来一女子,邀他入院中饮水。

院中桃花与女子相映,令崔护心驰神往。饮水毕,两人随即分别,皆有依依不舍之意。第二年清明又至,崔护又想起去年偶遇的桃花女,再去寻访时,却不料,墙内花红如故,门却上了锁。

于是崔护在门上题下这首诗,数日后,崔护又途径此处,听到一阵哭声,他连忙叩门询问。门内出来一老伯,自称女子之父。老伯说,自从去岁桃花女偶遇崔护,心中便生爱慕之意。饱受相思之苦的桃花女,认为自己与崔护有缘无分,不能再见,便时常精神恍惚,忧思致疾。

昨日崔护来时,恰巧她因事外出,回来看到门上的题诗后,便悔恨自己错失与崔护再遇的机会。从此她绝食数日,如今已气息奄奄。崔护听说,连忙入屋与桃花女相见。

崔护将她抱在怀里,轻声说道“我在这,我在这!”或许是相互的思念感动了上天。桃花女苏醒过来,不久后二人结成连理。或许一时的分别与错过,都是为了重逢。

3、《梅花百韵·其一》

彭玉麟,晚清名将,湘军领袖,人称“雪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

彭玉麟幼年时,居住在安徽老家。和一个被称作梅姑的女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彭玉麟与梅姑年纪相仿,但却呼她为“姑姑”。有点类似《神雕侠侣》里的情节,可惜这个略带武侠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并没有如同小说里一般的圆满结局。和小说里的剧情如出一辙,两人也因为身份的原因不容于伦理纲常,终至天涯陌路。

梅姑本名竹宾,是彭玉麟外祖母的养女,所以论辈分,她比彭要大一辈。虽然并无血缘关系,但毕竟不容于世俗,彭的母亲王氏发现两人已经暗生情愫之后以八字不合为由将两人拆散,梅姑被嫁给了一户姓姚的人家,彭玉麟也在母亲的压力下娶了邹氏为妻。

两人的婚后生活都不是很幸福,以致于彭玉麟“每谈家事为之叹息”。几年后,梅姑因难产而去世,彭玉麟得知消息悲痛欲绝,但当时他正在战场,无暇他顾。他就立下誓愿,战事结束后就辞官回乡,用余生时间画十万朵梅花悼念梅姑。

他也的确做到了,用了四十余年的时间画了万余幅梅花图,他的画世称“兵家梅花”,与郑板桥的墨竹并称清代的书画双绝。

4、《夜雨寄北》

这是李商隐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据说是诗人在巴蜀的某个雨夜写给自己远在长安的妻子。其实。他所期待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已经永远不会到来。因为几个月前,她便在长安孤独地死去。

5、《钗头凤》

陆游,唐婉是表兄妹,唐婉陆游舅父唐仲俊之女。从小算是青梅竹马,自然而然在一起。二十岁时写了《菊枕诗》送给唐琬,今已失传。可考的是,当时这首诗陆游特别爱拿给朋友欣赏,因而广为人知。

后来陆母因为陆游沉溺夫妻情爱而失去青云之志、报国热忱就强行让陆游休了唐琬。但是他们夫妻情深难舍,所以陆游偷偷在外租了院子,安顿好了唐婉,两人远离陆家过二人世界。

不久就被陆母发现,陆游知道事败,不得已将唐婉送回娘家,二人痛哭。几年后(绍兴二十一年),陆游和唐婉在沈园碰巧重逢。此时,唐婉已另嫁作人妇,丈夫名叫赵士程。

这个赵士程也早听说过他们两个人悲痛的婚变,也是明理之人。默默退出沈园,留给二人时间叙旧。此时陆唐二人再度相逢,昨日的种种情景又浮现眼前,把酒话凄凉。陆游悲痛欲绝,情难自持,在院子墙壁上提了一首词,这就是《钗头凤》。

四、谁知道一些简单的古诗背后的故事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