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的短片 聊聊短片

btru685W4442024-04-21

一、电影短片的历史

德国电影短片

电影短片在德国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锋电影。1910年到1930年,德国出现了文化和艺术短片。短片被用来作为新的大众媒体电影的辅助节目,在电影播放前放映。例如,大电影公司优发(Ufa),自1918年开始,一直经营着自己的文化电影部。这些影片的内容基本上是关于文化和教育的。今天,这种独立的制作方式仍然在继续。大量的独立电影制片人在德国各地巡游,在学校、街区的电影院播放他们的电影。

在20世纪20年代,如果一个短片不是文化片,那么它肯定是先锋电影。从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绝对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包豪斯到新客观主义,一些抽象的、绘画性的因素被运用到蒙太奇、机械动力的电影实验,著名电影制作人里希特(Richter)、爱格林(Eggeling)以及费新格(Fischinger)的短片更关注艺术而不是教育片或者娱乐电影。这种趋势被30年代的国家社会主义所中断。大部分电影制作人选择移民或者放弃他们的工作,只有一部分为纳粹卖命。德国影片的艺术传统并没有很快得到恢复,直到战后文化片《生存》的出现,才开始慢慢复苏。 60年代中期,在风起云涌的艺术运动(如激浪派、波普艺术,美国地下电影,以及奥地利动作片组合的电影)的影响下,德国兴起了实验电影。追求德国短片艺术传统的制片人与影院保持距离,同时,他们也拒绝艺术机构和艺术市场。经历了1968年的学生运动之后,电影节又抛弃了实验电影以及电影美学,继而转向了政治电影和意识形态的讨论。从那以后直到1981年,电影节才开始为实验电影提供平台。80年代,新短片已远离当时的风格,受到朋克和新浪潮大众文化的影响,装备着价格合理的“超8”消费级录像机的新一代,一方面抛弃了60年代政治主题,另一方面也远离了70年代呆板的结构主义风格。他们像业余的旁观者,毫无专业训练,但却给银幕带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如果他们完全坚守传统,人们会觉得他们与早期的前卫电影以及表现主义、达达的风格相似。他们采用运动解构、破坏性的方式或者积极地组合创造新的绘画世界。这一代对后来的视觉美学特别是音乐电视和广告领域产生了绝对的影响。录像或短片节很快在德国各大城市兴起。

电影院、电视、电影节再也不是年轻一代电影制作人唯一的展示场所。现在,当代艺术也将短片或者录像纳入到自己的体系当中。德国的电影制作人也被邀请到美术馆、画廊展示他们的作品。其中最成功的是那些将电影语言运用到当前艺术领域所关注的主题和需要的电影制作人。如,马提亚·穆勒(Matthias Mueller),克里斯托弗·格拉德特(Christoph Girardet)和伯杰尔·麦勒赫斯(Bjoern Melhus)。尽管他们所用的方式和个人风格不同,但他们都非常敏感的运用了视觉材料,跨越了艺术与电影的边界,关注社会的视觉世界。

现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形态或模式,短片的制作有着不同的风格,德国短片呈现着异质化的景象。其中,纪录片产量,占到了20%的比例。相比而言,艺术和实验短片的数量可能少一些,但和其他国家相比,艺术短片的高品质成为德国电影文化的优势。

虽然大部分短片作品都是在电影学院以及艺术、综合媒体研究机构里所做,但这里却是新一代导演产生经典巨制的地方。近十年,来自德国电影学院的作品获得相当的国际成功。学生的短片作品在大型的电影节和竞赛中获得佳绩。例如,科隆传媒艺术学院(KHM)的简·克鲁格(Jan Krueger)的作品《朋友们》(Freunde)获得了58界威尼斯电影节银熊奖。以及获得奥斯卡奖的劳恩斯坦兄弟的《平衡》,pepe danquart的《黑骑士》(black rider),tyron motgomery和thomas stellmach的《探索》(quest)和raymond boy的《一个简单的使命》(a simple mission)。其它在全球各大电影节上频频亮相并获得多项奖项的veit helmer的《惊讶!》(surprise!)。

可以看出,德国短片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发展脉络,从文化片到实验电影,两条线索一直贯穿着德国短片的发展,并相互影响。

二、聊聊短片***我的朋友***

电影中出现的1990年,那年我7岁,跟着父母从天津搬到长春,之所以搬家是因为我要在长春上小学。那个时候的亚运会,真的不是北京一个城市在办,全民都在办亚运会。

电影里的男主李默,出场时刚从外边回来。外边是指嘉峪关,青海,广阔的世界。他是一位诗人,离开小城时他可能满腹理想,此刻却只能回到小城。

李默为什么回来。80年代是诗歌的年代,而90年代环境变了,大众传媒垄断了人们的阅读时间。他听见小周唱歌,问小周,你唱的什么歌,小周说,亚运会闭幕式的歌,你没听过吗。他说,我在火车上。

李默大大的眼镜,头发长到盖住了脸盖住了脖子。1990年的李默,很容易让人想起诗人海子。海子在1989年卧轨自杀,海子死后诗歌的先锋性不复存在,诗歌神性的年代也结束了。

李默等到晨哥,和他说,我回来了。李默写的那首诗,火车是蓝色的。小周和妈妈看电视,电视里在放亚运会闭幕式的歌。妈妈说你把电视关了,我要睡觉。小周一直不舍得关,跟着唱那首歌。李默问小周,你唱的什么歌,她说起亚运会就没完。亚运会是15天,不,是16天。

别人找她取电影票,她说,稍微等下,我看盼盼走。盼盼是亚运会的吉祥物,从工厂搬走。她一直目送盼盼走,就像送别自己的爱人。李默和小周在收发室相遇,李默从外边回来,小周要面对亚运会狂欢后的日常。

再次相遇是在电影院,小周说,是你呀。检完票,小周也进了电影院,离李默很近。李默对他说,票是晨哥给我的。小周开始没听清,问,你说什么。李默又说了一遍,她说,你看吧。

可能是因为白天他听到有人和小周说,票要控制发放的数量,他怕她为难。小周进电影院前看过李默的座位,她不是偶然坐在李默附近。李默身边的人问李默,你认识她呀。李默说,她是我的朋友。

这是两个失落的人,李默不得不面对现实回到小城,而小周不得不面对毫无波澜的工作和生活。虽然失落,却依然保有善意。小周对李默说,你进去等吧。而李默,也会拿着票向小周解释,这是晨哥给我的。

上面提到的海子,他为什么自杀呢。原因可能很多,不过不得不提他的初恋。我想,那么纯粹的人,初恋就像太阳,她走了,他觉得她带走了他生命里所有的光。

而电影里这两个人,对李默来说外边是太阳,对小周来说亚运会是太阳,李默回来了,亚运会也结束了,他们虽然失落,但他们依然有光哪怕微弱。所以他们能够面对生活,面对今天。一直在说剧情,来说说演员。周迅就不多说了,我好像从来没见过谁会质疑周迅的演技。

上面提到的新浪潮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第三次电影运动,我去年3月写过一篇文(王一博接地气吗。),里面提过一个电影《偷自行车的人》,它是第二次电影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我当时说,一博其实也适合演类似这样现实题材的电影。才过了一年半,我就看到了类似题材的电影。

电影院里放的应该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作《四百击》,法国新浪潮代表的是自由,打破惯例。对我来说新浪潮的电影,是象征希望的电影,这希望也包括李默和小周的生活。

表现有多好我不敢说,但我觉得他这样一个放在哪都不会被忽视的明星,在这个电影里却那么沉默,那么不起眼,他在为他的角色服务。这个电影里,他不再是明星,是一个演员。

三、问一部关于大概有五个短片组成的电影的名字

《惊魂五天》(美国)

5ive Day’s to Midnight

2004年出品

编剧:大卫·科恩、安东尼·派克姆

导演:米歇尔·沃特金

主演:蒂莫西·赫顿、兰蒂·奎德

故事梗概:

J.T.纽莫尔是一个聪明一世的物理学家,在乖女儿生日也就是妻子逝去纪念日的那天,他收到一份来自未来的警察分析骇人凶杀案的详细文件,而受害者正是他本人!文件包括全面的照片,还有一份嫌疑人的名单。在十个人的嫌疑名单里,有七个是很熟的亲朋好友,另外三个是完全没听过的名字。更令人恐惧的事,文件还记载了五天内将发生这起谋杀案!

纽莫尔觉得这件事情十分蹊跷,但自己与任何人都无怨无仇,又怎么会被谋杀呢?他开始怀疑这纯属是个恶作剧,自己卧尸酒吧的照片是电脑合成出来的。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无巧不成戏,纽莫尔想起最近有个对时空论极度狂热的学生想找自己做论文,而自己一直拒绝那学生。没错,那个学生很偏执,虽然智商是所见过学生中最高的,但情商社交能力趋于零。

于是教授决定要揪出证据,把那恼人的东西清出自己视线。他把文件箱里的东西分别送给不同方面的专家鉴别,那特殊的文件箱给另一做材料的教授研究,照片给弄图像处理的,嫌疑名单给警察调查,子弹给在医院的朋友化验。恶作剧的可能性不断降低,那学生根本无法合成出那些资料。同时各方鉴别的结果:那些文件经C14放射检测发现已有50年历史,照片依现在技术不可能弄到那程度,子弹上的血液也和自己的完全吻合。更奇怪的是,文件里提到的其他事情也开始一一发生。

看来那文件里提到的都是真实的,那些事情的确会发生。教授携女儿匆匆到机场,想坐最快的航班离开。但一连几趟航班都因故取消,一种不详兆头涌上心头。更糟的事还在后头,检查出来,正巧看到一严重的交通事故,而自己昨天救下的那人正是其中一遇难者。原来再多的挣扎都是徒劳,他已经深陷在命运的漩涡中。

精彩视点:

本片是美国狮门电视公司2004年推出的一部经典惊怵片,全片以紧张窒息的节奏强烈地刺激着观众的视听神经。影片的主演是美国著名影星蒂莫西·赫顿,叱咤于好莱坞的蒂莫西被公认为好莱坞多才多艺的超级男星。凭借影片《原始人》他曾摘取1980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之后又多次获得金球奖等各项大奖。除了演技一流,蒂莫西的导演天赋也可圈可点。1986年,他在影片《野店》中小试牛刀,开始了个人导演生涯。并在1998年,再一次成功地执导了影片《真爱赤子情》。

在本片中,有着“影坛才子”之称的蒂莫西·赫顿出色地演艺了男主角纽莫尔这个角色,一展了他名不虚传的演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