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江上有怀是什么诗?早寒江上有怀这首诗的名句是什么

btru685W4422024-04-19

一、谁有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诗的意思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解】:

1、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2、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3、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4、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

【韵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二、早寒江上有怀这首诗的名句是什么

早寒江上有怀这首诗的名句是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①选自《孟浩然集》。②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③雁南度:大雁南飞。④襄水曲: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指汉水,流经孟浩然的家乡襄阳(现在属湖北)。曲,曲折转弯处。⑤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⑥天际:天边。⑦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⑧平海夕漫漫:形容长江水势很大 [编辑本段]译文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弯弯汉水转弯处,远望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飘荡。迷失道路问渡口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流淌。 [编辑本段]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此诗的最后两句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孤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解说]秋风起,树叶飘落,大雁南飞,诗人在长江之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想象远处云彩之下也许就是襄水边的家乡。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他乘船返乡的念头。但江水漫漫,到哪里去找渡口呢?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返乡的愿望一时还难以实现。 [赏析]此诗也是孟浩然漫游途中所作。“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两句缘鲍照“木落江渡寒”,树叶飘零,北雁南飞,江上早寒,一片落寞秋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此诗的最后两句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三、《早寒江上有怀》属于古体诗还是律诗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诗作属于律诗中的五言古律。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与古体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字数、平仄对仗以及风格。前面两个区分因素都好掌握:在字数上,古体诗字数、句数都没有严格要求,律诗却必须是五言或七言,均为八句,四句称绝,八句以上称排律;平仄对仗的情况复杂一点,但也是诗歌本体上的特点,简单说来,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之内,要求平仄相对,从第二句开始到末句,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的平仄要基本符合,这是律诗中的“对”和“粘”,对仗则不多说了,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须严格对仗,包括字数、词性、结构的相同和意义的相近或相反。

在风格上区分律诗和古体,则困难得多,但也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总体说来,古体起句用“赋、兴”的方法较多,而律诗要求起句入题,既概括提携又引出下文,而后面还有“承、转、合”的层层递进;古体一般随性爽利,大开大合、起落无常,律诗受篇幅和内容限制,显得精密巧妙;古体词句超迈豪放的多,律诗词句字斟句酌的多……另外还有很多区别的方法,不逐一阐述。

再来看这一首,虽然从形式上来说,和别的律诗有一些不同,最明显的体现在第六、第八句结尾是仄音,但并不影响它成为一篇优秀的律诗。“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两句就把“早寒”、“江上”的诗题包容概括,引发诗人对“我家”的思念;“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是典型的流水对,就把“有怀”的对象点明;“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对仗工整,是本诗中的名句,也是形容乡愁不绝、羁旅孤清的千古绝唱;“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前者已露结意,“欲有问”就是想寻求漂泊羁旅和孤独心灵的归宿,可只见“平海夕漫漫”,更添悠然无尽之感,令人倍觉神伤。

综上所述,这是一首不拘泥于既有格律、具有古体风格的律诗,也就是古律。

附几首不同诗体的对比例子: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赏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古体(李白《古风》之十九)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律(王湾《次北固山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词(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都是五言,可以好好体会几种不同诗体的风格差异。

相关文章